用人

和东坡送仲天贶王元直六言韵五首 其五

天子文明浚哲,今年不次用人。 九原埋此佳士,百草无情自春。
收藏 黄庭坚《和东坡送仲天贶王元直六言韵五首 其五》
复制 黄庭坚《和东坡送仲天贶王元直六言韵五首 其五》
类型:

杨云史挽宋哲元联

能用人不能杀人,公之遗憾; 一家哭易一路哭,民岂忘心。
收藏 杨圻《杨云史挽宋哲元联》
复制 杨圻《杨云史挽宋哲元联》
类型:

三十六计 · 攻战计 · 调虎离山

清代 : 无名氏
待天以困之,用人以诱之,往蹇来返。
收藏 无名氏《三十六计 · 攻战计 · 调虎离山》
复制 无名氏《三十六计 · 攻战计 · 调虎离山》
类型:

本草纲目 · 草部 · 人参

释名 亦名黄参、血参、人衔、鬼盖、神草、土精、地精、海腴、皱面还丹。 气味 (根)甘、微寒、无毒。 主治 阴亏阳绝之症(昏眩、自汗、痰鸣、脉大)。用人参十两细切,加水二十碗浸透,以桑柴火缓煎成膏。每服一至三碗。持续服至病愈。以方名“人参膏”。 胸中痞坚,胁下逆气抢心。用人参、白术、干姜、甘草各三两,加水八升,煎至三升。每服一升,一天服三次。此方名“治中汤”(理中汤)。 脾胃气虚,不思饮食。用人参一钱、白术二钱、茯苓一钱、灸甘草五分、姜三片、枣一枚,加水二杯,煎至一杯,饭前温服。此方名“四君子汤”(按:各药分量在此方中不再折扣)。 开胃化痰。用人参二两(焙)、半夏五钱(姜汁浸后焙干),共研为末,和面揉成丸子,如绿豆大。每服三十至五十丸,姜汤送下。饭后服。一天服三次。药中加陈皮五钱亦可。 胃寒气满,饥不能食。用人参二钱、生附子半钱、生姜二钱,加水七合煎成二合,调入鸡蛋清一个,空心服下。 胃虚恶习,或呕吐有痰。用人参一两,加水二碗,煎成一碗,再加竹沥一杯、姜汁三匙。温服。此方最宜老人。 反胃(饮食入口即吐,病人衰弱无力)。用人参三两,切片,加水一升,煮成四合,热服。同时用人参汁加鸡蛋白、薤白(即头)煮粟米粥吃。 妊妇腹痛吐酸,不能饮食。用人参、炮干姜,等分为末。加生地黄汁,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米汤送下。 阳虚气喘,自汗盗汗,气短头晕。用人参五钱、熟附子一两,分为四帖。每帖以生姜十片,加月二碗,煎成一碗,温服。 喘急欲绝。用人参末煎汤,每服一茶匙。一天服五至六次。 产后发喘。用人参末一两;另有苏木二两,加水二碗,煎成一碗后,调参末内服。有特效。 产后诸虚、发热、自汁。用人参、当归,等分为末;另以水三升,加猪腰子一个(切片),糯米半合,葱白二个,煮米至熟。取汁一碗,将人参、当归药末调入煎汤,饭前温服。 产后大便不能,出血很多。用人参、麻子仁、枳壳(麦麸炒过),共研细,加蜜成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米汤送下。 横生倒产。用人参末、乳香末各一我,丹砂五分,共研细,加鸡蛋白一个,生姜汁三匙,搅匀后冷服。有特效。 怔忡自汗,心气不足。用人参、当归各半两,和阉猪腰子一对(切片)同煎,空心服。药渣焙干为末,以山药末作糊和药成丸,如绿豆大。每服五十丸,枣汤送下。药中亦可加乳香二钱。 肺虚久咳。用人参二两、鹿角胶(灸过)一两,共研为末,每服三钱。薄荷豉汤(如葱)送下。 喘嗽咳血,脉弱无力。用人参末三钱,鸡蛋白调匀,清晨服下,服后即去枕仰卧。病不久者,一服可愈。久病者两服有效。以乌鸡蛋的蛋白调药。效果更佳。 咳嗽吐血。用人参、黄芪、面粉各一两,百合五钱,共研为末,滴水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。饭前服,茅根汤送下。又方:人参、乳香、丹砂,等分为末,加乌梅肉和成丸子,如弹子大,每天服一丸,开水送下。 吐血下血,血如泉涌。用人参五钱(焙)、侧柏叶(先蒸后焙)、荆芥穗(烧存性)各五钱,共研为末。每取二钱加入面粉二钱中,以水调成稀糊吃下。 鼻血不止。用人参、嫩柳枝,等分为末。每服一钱,日服三次。无柳枝可用莲子心代。 阴虚尿血。用人参(焙)、黄芪(盐水灸),等分为末;另用红皮萝卜一枚,切成四片蜜灸,灸过再灸,以用尽二两蜂蜜为止。每服以萝卜一片蘸药末吃,盐开水送下。 水渴。用人参末,蛋白调匀。每服一钱。一天服三、四次。又方:人参、栝楼根等分,生研为末,炼蜜和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百丸,饭前以麦门冬煎汤送下。一天服两次。此方名“玉壶丸”。又方:人参一两,甘草二两(雄猪胆汁浸后加灸),脑子半钱,共研为末,调蜜做成丸子,如芡子大。每次嚼一丸,冷开水送下。又方:人参一两,葛粉二两,共研为末。同时,在猪汤一升中,加药三钱、蜜二两,慢火熬成膏子。每夜含咽一匙。三次见效。 痢久晕厥,六脉沉香。用人参、附子各一两半,每次取半两,加生姜十片、丁香十五粒、粳米一撮,在水二碗中煎至一碗半,空心温服。 禁口痢。用人参、莲肉各三钱,水煎成浓汤,一口一口细吞之。或加姜汁炒过黄连三钱同煎亦可。 老人虚痢不止,不能饮食。用人参一两、鹿角一两、鹿角(去皮,炒过)五钱,共研为末,每服一茶匙,米汤调下。一天服三次。 伤寒坏症(伤寒症或其他时疫,病久体弱,脉沉伏,不省人事)。用人参一两,加水二杯,煎至一杯,以井水浸冷后服下。不久,鼻梁出汗,既药有效。此方名“夺命散”(即“复脉汤”)。 伤寒厥逆(身有微热,烦躁,六脉沉细)。用人参半两,水煮,调牛胆南星末二钱,热服。 筋骨风痛。用人参四两,酒泡三天,取出晒干,与土茯苓一斤、山慈姑一两,共研为末,炼蜜和药为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一百丸,饭前服,米汤送下。 小儿风抽筋。用人参、蛤粉、丹砂,等分为末,加母猪血和成丸子,如绿豆大。每服五十丸,金银汤送下。一天服两次。 小儿惊后眼斜。用人参、阿胶、糯米(炒成珠)各一钱,加水一碗,煎至七成,温服。一天服两次。 蜈蚣、蜂虿螫伤。用人参末涂敷。
收藏 李时珍《本草纲目 · 草部 · 人参》
复制 李时珍《本草纲目 · 草部 · 人参》
类型:

于阗采花

于阗采花人,自言花相似。 明妃一朝西入胡,胡中美女多羞死。 乃知汉地多名姝,胡中无花可方比。 丹青能令丑者妍,无盐翻在深宫里。 自古妒蛾眉,胡沙埋皓齿。
收藏 李白《于阗采花》
复制 李白《于阗采花》
类型:

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

二月十六日,前乡贡进士韩愈,谨再拜言相公阁下: 向上书及所著文后,待命凡十有九日,不得命。恐惧不敢逃遁,不知所为,乃复敢自纳于不测之诛,以求毕其说,而请命于左右。 愈闻之,蹈水火者之求免于人也,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,然后呼而望之也。将有介于其侧者,虽其所憎怨,苟不至乎欲其死者,则将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仁之也。彼介于其侧者,闻其声而见其事,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,然后往而全之也。虽有所憎怨,苟不至乎欲其死者,则将狂奔尽气,濡手足,焦毛发,救之而不辞也。若是者何哉?其势诚急而其情诚可悲也! 愈之强学力行有年矣。愚不惟道之险夷,行且不息,以蹈于穷饿之水火,其既危且亟矣;大其声而疾呼矣,阁下其亦闻而见之矣,其将往而全之欤?抑将安而不救欤?有来言于阁下者曰:“有观溺于水而爇于火者,有可救之道而终莫之救也。”阁下且以为仁人乎哉?不然,若愈者,亦君子之所宜动心者也。 或谓愈:“子言则然矣,宰相则知子矣,如时不可何?”愈窃谓之不知言者,诚其材能不足当吾贤相之举耳。若所谓时者,固在上位者之为耳,非天之所为也。前五六年时,宰相荐闻,尚有自布衣蒙抽擢者,与今岂异时哉?且今节度、观察使、及防御、营田诸小使等,尚得自举判官,无间于已仕未仕者;况在宰相,吾君所尊敬者,而曰不可乎?古之进人者,或取于盗,或举于管库。今布衣虽贱,犹足以方于此。情隘辞蹙,不知所裁,亦惟少垂怜焉。 愈再拜。
收藏 韩愈《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》
复制 韩愈《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》
类型:

与于襄阳书

七月三日,将仕郎守、国子四门博士韩愈,谨奉书尚书阁下: 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,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;士之能垂休光照后世者,亦莫不有后进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焉。莫为之前,虽美而不彰;莫为之后,虽盛而不传。是二人者,未始不相须也,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;岂上之人无可援,下之人无可推欤?何其相须之殷,而相遇之疏也?其故在下之人负其能,不肯谄其上,上之人负其位,不肯顾其下,故高材多戚戚之穷,盛位无赫赫之光,是二人者之所为皆过也。未尝干之,不可谓上无其人;未尝求之,不可谓下无其人。愈之诵此言久矣,未尝敢以闻于人。 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,特立而独行,道方而事实,卷舒不随乎时,文武唯其所用,岂愈所谓其人哉?抑未闻后进之士,有遇知于左右,获礼于门下者,岂求之而未得耶?将志存乎立功,而事专乎报主,虽遇其人,未暇礼耶?何其宜闻而久不闻也!愈虽不才,其自处不敢后于恒人,阁下将求之而未得欤?古人有言:“请自隗始。”愈今者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是急,不过费阁下一朝之享而足也。如曰吾志存乎立功,而事专乎报主,虽遇其人,未暇礼焉,则非愈之所敢知也。世之龊龊者,既不足以语之,磊落奇伟之人,又不能听焉,则信乎命之穷也。 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,如赐观览,亦足知其志之所存。愈恐惧再拜。
收藏 韩愈《与于襄阳书》
复制 韩愈《与于襄阳书》
类型:

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

伯乐一过冀北之野,而马群遂空。夫冀北马多天下。伯乐虽善知马,安能空其郡邪?解之者曰:“吾所谓空,非无马也,无良马也。伯乐知马,遇其良,辄取之,群无留良焉。苟无良,虽谓无马,不为虚语矣。” 东都,固士大夫之冀北也。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,洛之北涯曰石生,其南涯曰温生。大夫乌公,以鈇钺镇河阳之三月,以石生为才,以礼为罗,罗而致之幕下。未数月也,以温生为才,于是以石生为媒,以礼为罗,又罗而致之幕下。东都虽信多才士,朝取一人焉,拔其尤;暮取一人焉,拔其尤。自居守河南尹,以及百司之执事,与吾辈二县之大夫,政有所不通,事有所可疑,奚所咨而处焉?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,谁与嬉游?小子后生,于何考德而问业焉?缙绅之东西行过是都者,无所礼于其庐。若是而称曰:“大夫乌公一镇河阳,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。”岂不可也? 夫南面而听天下,其所托重而恃力者,惟相与将耳。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,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,求内外无治,不可得也。愈縻于兹,不能自引去,资二生以待老。今皆为有力者夺之,其何能无介然于怀邪?生既至,拜公于军门,其为吾以前所称,为天下贺;以后所称,为吾致私怨于尽取也。留守相公首为四韵诗歌其事,愈因推其意而序之。
收藏 韩愈《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》
复制 韩愈《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》
类型:
唐诗三百首 | 小学古诗大全 | 初中古诗 | 高中古诗 | 古诗三百首 | 宋词三百首 | 李白诗词大全 |

微信扫一扫

古诗林诗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