筋挛

太简斋即事二首 其一

太简老人家似客,室中犹恨未空虚。 筋挛步涩常须酒,日入中昏始废书。
收藏 刘一止《太简斋即事二首 其一》
复制 刘一止《太简斋即事二首 其一》
类型:

本草纲目 · 鳞部 · 蚺蛇

释名 南蛇、埋头蛇。 气味 甘、苦寒、有小毒。 主治 小儿疳痢(枯瘦喜睡,坐则闭目,饮食无味)。用蚺蛇胆如豆大两片,煮通草汁研化,随意饮服。 痔疮肿痛。用蚺蛇胆研细,调香油涂搽,立效。 诸同瘫痪,筋挛骨痛,疠风疥癣等。用蚺蛇肉一斤、羌活一两、糯米二斗,加曲酿酒,每随量温饮数杯。忌风及房事。 狂犬咬伤。用蛇肉研末,水送服五分。一天服三次,若无蚺蛇,用他蛇代亦可。
收藏 李时珍《本草纲目 · 鳞部 · 蚺蛇》
复制 李时珍《本草纲目 · 鳞部 · 蚺蛇》
类型:

黄帝内经 · 素问 · 大奇论

两汉 : 无名氏
肝满、肾满、肺满皆实,即为肿。肺之雍,喘而两胠满;肝雍,两胠满,卧则惊,不得小便;肾雍,脚下(按《甲乙经》“脚下”作“胠下”,“脚”当作“胠”,不得言脚下至少腹也。)至小腹满,胫有大小,髀胻大跛,易偏枯。 心脉满大,癎、瘛、筋挛。肝脉小急,癎、瘛、筋挛。肝脉骛暴,有所惊骇,脉不至若喑,不治自己。肾脉小急,肝脉小急,心脉小急,不鼓皆为瘕。 肾肝并沉为石水,并浮为风水,并虚为死,并小弦欲惊。(本段新校正注:全元起本在厥论中,王冰移于此。) 肾脉大急沉,肝脉大急沉,皆为疝。心脉搏滑急为心疝,肺脉沉搏为肺疝。 三阳急为瘕,三阴急为疝。二阴急为癎厥,二阳急为惊。(新校正云:(本段新校正注:全元起本在厥论中,王冰移于此。) 脾脉外鼓,沉为肠澼,久自已。肝脉小缓为肠澼,易治。肾脉小搏沉为肠澼,下血,血温、身热者死。心肝澼亦下血,二藏同病者,可治;其脉小沉濇为肠澼,其身热者死,热见七日死。 胃脉沉鼓濇,胃外鼓大,心脉小坚急,皆鬲偏枯,男子发左,女子发右,不喑舌转可治,三十日起;其从者喑,三岁起;年不满二十者,三岁死。 脉至而搏,血衂,身热者死;脉来悬钩浮为常脉。 脉至如喘,名曰暴厥。暴厥者,不知与人言,脉至如数,使人暴惊,三四日自已;脉至浮合,浮合如数,一息十至以上,是经气予不足也,微见九、十日死。 脉至如火薪然,是心精之予夺也,草干而死。 脉至如散叶,是肝气予虚也,木叶落而死。 脉至如省客,省客者脉塞而鼓,是肾气予不足也,悬去枣华而死。 脉至如丸泥,是胃精予不足也,榆荚落而死。 脉至如横格,是胆气予不足也,禾熟而死。 脉至如弦缕,是胞精予不足也,病善言,下霜而死;不言,可治。 脉至如交漆,交漆者左右傍至也,微见三十日死。 脉至如涌泉,浮鼓肌中,太阳气予不足也,少气味,韭英而死。 脉至如颓土之状,按之不得,是肌气予不足也,五色先见黑,白垒发死。 脉至如悬雍,悬雍者,浮揣切之益大,是十二俞之予不足也,水凝而死。 脉至如偃刀,偃刀者,浮之小急,按之坚大急,五藏菀热,寒热独并于肾也,如此其人不得坐,立春而死。 脉至如丸滑,不直手,不直手者,按之不可得也,是大肠气予不足也,枣叶生而死。脉至如华者,令人善恐,不欲坐卧,行立常听,是小肠气予不足也,季秋而死。
收藏 无名氏《黄帝内经 · 素问 · 大奇论》
复制 无名氏《黄帝内经 · 素问 · 大奇论》
类型:

本草纲目 · 谷部 · 大豆黄卷

释名 豆蘖。 气味 甘、平、无毒。 主治 头风湿痹(筋挛膝痛,胃中积热,大便结涩)。用在豆黄卷(炒)一升、酥半两,共研为末,每服一匙,饭前服,温水送下。一天服二次。 水病肿满、喘急、大小便涩。用大豆黄卷(醋炒)、大黄(炒),等分为末,以葱桔皮汤冲服二凶,黎明时在小便通畅,即为有效。 附方大豆黄卷是大豆的干燥发芽种子。种皮多裂开,黑棕色,有时脱落,露出两片子叶。胚根细长,伸出种皮外。功能为发表、利湿、清热。
收藏 李时珍《本草纲目 · 谷部 · 大豆黄卷》
复制 李时珍《本草纲目 · 谷部 · 大豆黄卷》
类型:

二月十一日帖

二月十一日熹顿首再拜上记。 德修宫使、直阁左史舍人老兄:顷因阁中人还报状,不知已达未也。不闻动静又许久,乡往德义,未尝去心。比已春和,恭惟燕居超胜,台候万福。熹自去冬得气痛足弱之疾,涉春以来,益以筋挛,不能转动。悬车年及,不敢自草奏,又懒作群公书,只从州府申乞腾上,乃无人肯为作保官者。近方得黄仲本投名入社,亦未知州郡意如何。万一未遂,即不免径自申省矣。机穽冥茫,不容顾避,姑亦听之而已。去岁数月之间,朋旧凋落,类足关于时运气脉之盛衰,下至布衣之士,亦不能免,令人怆恨,无复生意,然此岂人力之所能为也哉!偶刘主簿还蜀,附此草草。 邈无会面之期,惟冀以时自爱,为吾道倚重,千万,至恳不宣。 熹顿首再拜上记。
收藏 朱熹《二月十一日帖》
复制 朱熹《二月十一日帖》
类型:
唐诗三百首 | 小学古诗大全 | 初中古诗 | 高中古诗 | 古诗三百首 | 宋词三百首 | 李白诗词大全 |

微信扫一扫

古诗林诗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