弗治

赠医士乐孟杰

越人有至鉴,明德以为基。 视疾洞表里,谈笑驱三尸。 神圣不自居,托以饮上池。 今人重势利,昼夜营已私。 心志先蛊惑,仁术讵能推。 明哲有深诫,弗治为中医。 乐也孝廉士,天锡仁寿资。 蚤岁失所怙,长怀罔极悲。 力学岐黄术,百岁奉慈闱。 朱颜映华发,和气春熙熙。 因推老老意,遂及亲与知。 东邻抱膏肓,西里困疮痍。 刀圭一入口,沈痼忽若遗。 乐也无德色,贤声日四驰。 越人久羽化,绪言百世师。 今古不二致,乐也其勉之。
收藏 丁鹤年《赠医士乐孟杰》
复制 丁鹤年《赠医士乐孟杰》
类型:

汉诏郡县行乡饮酒礼颂诗

阳礼教逊,诰誓上仪。 降周迄秦,淟涊弗治。
收藏 洪遵《汉诏郡县行乡饮酒礼颂诗》
复制 洪遵《汉诏郡县行乡饮酒礼颂诗》
类型:

孙莘老 报状帖赞

遗墨之四行,煜其如晨星之烂。 是曰元祐之名臣,所当考而申之以赞。 久藏弗治,客见而叹,持并所携,毫发无间,予是以知其非赝。
收藏 岳珂《孙莘老 报状帖赞》
复制 岳珂《孙莘老 报状帖赞》
类型:

新书 · 卷一 · 大都(事势)

昔楚灵王问范无宇曰:“我欲大城陈、蔡、叶与不羹,赋车各千乘焉,亦足以当晋矣,又加之以楚,诸侯其来朝乎?”范无宇曰:“不可。臣闻大都疑国,大臣疑主,乱之媒也;都疑则交争,臣疑则并令,祸之深者也。今大城陈、蔡、叶与不羹,或不充,不足以威晋。若充之以资财,实之以重禄之臣,是轻本而重末也。臣闻‘尾大不掉,末大必折’,此岂不施威诸侯之心哉?然终为楚国大患者,必此四城也。灵王弗听,果城陈、蔡、叶与不羹,实之以兵车,充之以大臣。是岁也,诸侯果朝。居数年,陈、蔡、叶与不羹,或奉公子弃疾内作难,楚国云乱,王遂死于乾溪芋尹申亥之井。为计若此,岂不可痛也哉?悲夫!本细末大,弛必至心。时乎!时乎!可痛惜者此也。 天下之势方病大尰,一胫之大几如要,一指之大几如股,恶病也,平居不可屈信,一二指搐,身固无聊也。失今弗治,必为锢疾,后虽有扁鹊,弗能为已。此所以窃为陛下患也。病非徒尰也,又苦⻊炙盭。元王之子,帝之从弟也;今之王者,从弟之子也。惠王之子,亲兄之子也;今之王者,兄子之子也。亲者或无分地以安天下,疏者或专大权,以逼天子。臣故曰:“非徒病尰也,又苦⻊炙盭”。可痛哭者,此病是也。
收藏 贾谊《新书 · 卷一 · 大都(事势)》
复制 贾谊《新书 · 卷一 · 大都(事势)》
类型:

近田辞

惟道在人,不远伊迩。 求道于远,道则非是。 近义云何,为切为亲。 随处随在,目击道存。 则匪汗漫,则匪浮夸。 愈近愈真,愈远愈差。 是故善学,鞭辟近里。 本之于身,以达于事。 即类取譬,充义达为。 是谓一贯,粗精显微。 许子有田,近也匪逖。 惟志之占,惟道之的。 许子恂恂,本实是敦。 崇虚饰无,则匪其人。 我言许子,厥犹有义。 匪近惟田,心性之喻。 故曰圣王,人情为田。 田而弗治,稊稗生焉。 毕力尽瘁,惟农之良。 礼耕义植,人情之防。 许子勉旃,夙夜祗惕。 庶几寡愆,以厚其德。
收藏 孙承恩《近田辞》
复制 孙承恩《近田辞》
类型:

黄帝内经 · 素问 · 玉机真藏论

两汉 : 无名氏
黄帝问曰:春脉如弦,何如而弦? 岐伯对曰:春脉者,肝也,东方木也,万物之所以始生也,故其气来,软弱轻虚而滑,端直以长,故曰弦,反此者病。 帝曰:何如而反? 岐伯曰:其气来实而强,此谓太过,病在外。其气来不实而微,此谓不及,病在中。 帝曰:春脉太过与不及,其病皆何如? 岐伯曰:太过则令人善忘,忽忽眩冒而巅疾;其不及则令人智痛引背,下则两胁胠满。 帝曰:善。夏脉如钩,何如而钩? 岐伯曰:夏脉者,心也,南方火也,万物之所以盛长也,故其气来盛去衰,故曰钩,反此者病。 帝曰:何如而反? 岐伯曰:其气来盛去亦盛,此谓太过,病在外。其气来不盛,去反盛,此谓不及,病在中。 帝曰:夏脉太过与不及,其病皆何如? 岐伯曰:太过则令人身热而肤痛,为浸淫;其不及则令人烦心,上见咳唾,下为气泄。 帝曰:善。秋脉如浮,何如而浮? 岐伯曰:秋脉者,肺也,西方金也,万物之所以收成也,故其气来轻虚以浮,来急去散,故曰浮,反此者病。 帝曰:何如而反? 岐伯曰:其气来,毛而中央坚,两旁虚,此谓太过,病在外。其气来,毛而微,此谓不及,病在中。 帝曰:秋脉太过与不及,其病皆何如? 岐伯曰:太过则令人逆气而背痛。愠愠然,其不及则令人喘,呼吸少气而咳,上气见血,下闻病音。 帝曰:善。冬脉如营,何如而营? 岐伯曰:冬脉者,肾也,北方水也,万物之所以合藏也,故其气来沉以搏,故曰营,反此者病。 帝曰:何如而反? 岐伯曰:其气来如弹石者,此谓太过,病在外。其去如数者,此谓不及,病在中。 帝曰:冬脉太过与不及,其病皆何如? 岐伯曰:太过则令人解㑊,脊脉痛,而少气不欲言;其不及则令人心悬,如病饥,䏚中清,脊中痛,少腹满,小便变。 帝曰:善。 帝曰:四时之序,逆从之变异也,然脾脉独,何主? 岐伯曰:脾脉者土也,孤脏,以灌四旁者也。 帝曰:然则脾善恶可得见之乎? 岐伯曰:善者不可得见,恶者可见。 帝曰:恶者何如可见? 岐伯曰:其来如水之流者,此谓太过,病在外。如乌之喙者,此谓不及,病在中。 帝曰:夫子言脾为孤藏,中央土,以灌四旁,其太过与不及,其病皆何如? 岐伯曰:太过则令人四肢不举,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,名曰重强。 帝瞿然而起,再拜而稽首曰:善。吾得脉之大要,天下至数,《五色》、《脉变》、《揆度》、《奇恒》,道在于一,神转不回,回则不转,乃失其机,至数之要,迫近以微,著之玉版,藏之藏府,每旦读之,名曰《玉机》。 五脏受气于其所生,传之于其所胜,气舍于其所生,死于其所不胜。病之且死,必先传行,至其所不胜,病乃死,此言气之逆行也,故死。肝受气于心,传之于脾,气舍于肾,至肺而死。心受气于脾,传之于肺,气舍于肝,至肾而死。脾受气于肺,传之于肾,气舍于心,至肝而死。肺受气于肾,传之于肝,气舍于脾,至心而死。肾受气于肝,传之于心,气舍于肺,至脾而死。此皆逆死也,一日一夜,五分之,此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。 黄帝曰:五脏相通,移皆有次。五脏有病,则各传其所胜。不治,法三月,若六月,若三日,若六日,传五脏而当死,是顺传所胜之次。故曰:“别于阳者,知病从来;别于阴者,知死生之期。”言知至其所困而死。 是故风者,百病之长也。今风寒客于人,使人毫毛毕直,皮肤闭而为热。当是之时,可汗而发也。或痹不仁肿痛,当是之时,可汤熨及火灸刺而去之。弗治,病入舍于肺,名曰肺痹,发咳上气。弗治,肺即传而行之肝,病名曰肝痹,一名曰厥,胁痛出食,当是之时,可按若刺耳。弗治,肝传之脾,病名曰脾风,发瘅,腹中热,烦心,出黄,当此之时,可按、可药、可浴。弗治,脾传之肾,病名曰疝瘕,少腹冤热而痛,出白,一名曰蛊,当此之时,可按、可药。弗治,肾传之心,病筋脉相引而急,病名曰瘈,当此之时,可灸、可药。弗治,满十日,法当死。肾因传之心,心即复反传而行之肺,发寒热,法当三岁死,此病之次也。 然其卒发者,不必治于传,或其传化有不以次,不以次入者,忧恐悲喜怒,令不得以其次,故令人有大病矣。因而喜大虚则肾气乘矣,怒则肝气乘矣,悲则肺气乘矣,恐则脾气乘矣,忧则心气乘矣,此其道也。故病有五,五五二十五变,及其传化。传,乘之名也。 大骨枯槁,大肉陷下,胸中气满,喘息不便,其气动形,期六月死,真脏脉见,乃予之期日。大骨枯槁,大肉陷下,胸中气满,喘息不便,内痛引肩项,期一月死,真脏见,乃予之期日。大骨枯槁,大肉陷下,胸中气满,喘息不便,内痛引肩项,身热脱肉破䐃,真脏见,十日之内死。大骨枯槁,大肉陷下,肩髓内消,动作益衰,真脏来见,期一岁死,见其真脏,乃予之期日。大骨枯槁,大肉陷下,胸中气满,腹内痛,心中不便,肩项身热,破䐃脱肉,目眶陷,真脏见,目不见人,立死;其见人者,至其所不胜之时则死。 急虚身中卒至,五脏绝闭,脉道不通,气不往来,譬于堕溺,不可为期。其脉绝不来,若人一息五六至,其形肉不脱,真脏虽不见,犹死也。 真肝脉至,中外急,如循刀刃,责责然如按琴瑟弦,色青白不泽,毛折乃死。真心脉至,坚而搏,如循薏苡子,累累然,色赤黑不泽,毛折乃死。真肺脉至,大而虚,如以毛羽中人肤,色白赤不泽,毛折乃死。真肾脉至,搏而绝,如指弹石,辟辟然,色黑黄不泽,毛折乃死。真脾脉至,弱而乍数乍疏,色黄青不泽,毛折乃死。诸真脏脉见者,皆死不治也。 黄帝曰:见真脏曰死,何也? 岐伯曰:五脏者,皆禀气于胃,胃者五脏之本也。藏气者,不能自致于手太阴,必因于胃气,乃至于手太阴也。故五脏各以其时,自为而至于手太阴也。故邪气胜者,精气衰也。故病甚者,胃气不能与之俱至于手太阴,故真脏之气独见。独见者,病胜脏也,故曰死。 帝曰:善。 黄帝曰:凡治病察其形气色泽,脉之盛衰,病之新故,乃治之,无后其时。形气相得,谓之可治;色泽以浮,谓之易已;脉从四时,谓之可治;脉弱以滑,是有胃气,命曰易治,取之以时。形气相失,谓之难治;色夭不泽,谓之难已;脉实以坚,谓之益甚;脉逆四时,为不可治。必察四难,而明告之。 所谓逆四时者,春得肺脉,夏得肾脉,秋得心脉,冬得脾脉,其至皆悬绝沉涩者,命曰逆四时。未有藏形,于春夏而脉沉涩,秋冬而脉浮大,名曰逆四时也。 病热脉静;泄而脉大;脱血而脉实;病在中,脉实坚;病在外,脉不实坚者,皆难治。 黄帝曰:余闻虚实以决死生,愿闻其情。 岐伯曰:五实死,五虚死。 帝曰:愿闻五实五虚。 岐伯曰:脉盛,皮热,腹胀,前后不通,闷瞀,此谓五实。脉细,皮寒,气少,泄利前后,饮食不入,此谓五虚。 帝曰:其时有生者何也? 岐伯曰:浆粥入胃,泄注止,则虚者活;身汗得后利,则实者活。此其候也。
收藏 无名氏《黄帝内经 · 素问 · 玉机真藏论》
复制 无名氏《黄帝内经 · 素问 · 玉机真藏论》
类型:

病起读列子真经 其二

神巫善相人,壶子如湿灰。 扁鹊巧发药,季梁病弗治。 一形苟脱落,纯气固委蛇。 随火出石壁,泳珠没淫隈。 彼或蜩翼得,此犹沤鸟疑。 中心既怵殆,外物尽坑溪。 干壳即木叶,皮肤类婴孩。 远矣列姑射,吾为荣启期。
收藏 吴莱《病起读列子真经 其二》
复制 吴莱《病起读列子真经 其二》
类型:
唐诗三百首 | 小学古诗大全 | 初中古诗 | 高中古诗 | 古诗三百首 | 宋词三百首 | 李白诗词大全 |

微信扫一扫

古诗林诗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