范公

秦门范增

智士宁为暗主谟,范公曾不读兵书。 平生心力为谁尽,一事无成空背疽。
收藏 周昙《秦门范增》
复制 周昙《秦门范增》
类型:

为张四太学题画寄少司成范公

故人自许同张范,手写新图托赠君。 蕙帐可仍天目色,绛帷还似石头云。 矶边罢钓丝纶在,掌上挥毫雨露分。 倘问吴兴王大令,郡斋亲识练为裙。
收藏 王世贞《为张四太学题画寄少司成范公》
复制 王世贞《为张四太学题画寄少司成范公》
类型:

百花洲杂题

范公种竹水边亭,漂泊来游一客星。 神理不应从此尽,百年草树至今青。
收藏 黄庭坚《百花洲杂题》
复制 黄庭坚《百花洲杂题》
类型:

晚泊长沙示秦处度

范公太史僚,山立乃先达。 发挥百代史,管以六经辖。 投身转岭海,就木乃京洛。 仲子见长沙,且用慰饥渴。
收藏 黄庭坚《晚泊长沙示秦处度》
复制 黄庭坚《晚泊长沙示秦处度》
类型:

寄六祖范和尚颂

范公头上著枷,涪翁脚上著杻。 且共弥勒过冬,闲坐地炉数九。
收藏 黄庭坚《寄六祖范和尚颂》
复制 黄庭坚《寄六祖范和尚颂》
类型:

挽张之洞联

吾生及见范公,今感遗文犹幸事; 荐士下逮韦澳,愧无一节答深知。
收藏 陈曾寿《挽张之洞联》
复制 陈曾寿《挽张之洞联》
类型:

寄冯大辩二首 其一

阅礼敦诗数范公,威名千古在羌戎。 范公远矣偏裨老,犹挟仙方可疗穷。
收藏 饶节《寄冯大辩二首 其一》
复制 饶节《寄冯大辩二首 其一》
类型:

赠李庆生

十年坐客寒无毡,朝朝抱犊山中眠。屠沽有酒君何有,忍饥诵经徒何怜。 紫髯太宰今大贤,赏君才思如奔泉。荐章不敢隐髦俊,下士名达天子前。 天子为君能割鲜,握算下试东海边。果然煮海增灶烟,七万量取元霜煎。 古人才大虚中偏,巨壑要受千回漩。今看斥卤成膏田,岁收胡止禾三千。 又况造士工丹铅,文翁化蜀差比肩。既养而教理则全,俾宰大邑吾信焉。 君不见范公昔起庆历年,范公之堤古今传。范公亦为西溪监,后来继者君勉旃。
收藏 符曾《赠李庆生》
复制 符曾《赠李庆生》
类型:

分得义庄送李中舍贞伯还朝

君不见范公嗜义如饮食,范公庇族如羽翼。亲疏百口百不忧,养生送死皆公力。 公存公亡犹一日,有田供需惠无极。伐石纪事庄上头,大书特书高十尺。 李君车马有行色,下马读碑三叹息。若见甘棠思召伯,若对澧流思禹迹。 李君亦岂寻常人,身小才大气正直。博学强记无与敌,平步便当超九棘。 十年小心职文墨,阶次悠悠鬓将白。故园已筑梅花庄,此意含仁我先识。 呜呼范公之后多闲田,愿君买接东西陌。
收藏 沈周《分得义庄送李中舍贞伯还朝》
复制 沈周《分得义庄送李中舍贞伯还朝》
类型:

上欧阳内翰第一书

内翰执事: 洵布衣穷居,尝窃有叹,以为天下之人,不能皆贤,不能皆不肖。故贤人君子之处于世,合必离,离必合。往者天子方有意于治,而范公在相府,富公为枢密副使,执事与余公、蔡公为谏官,尹公驰骋上下,用力于兵革之地。方是之时,天下之人,毛发丝粟之才,纷纷然而起,合而为一。而洵也自度其愚鲁无用之身,不足以自奋于其间,退而养其心,幸其道之将成,而可以复见于当世之贤人君子。不幸道未成,而范公西,富公北,执事与余公、蔡公分散四出,而尹公亦失势,奔走于小官。洵时在京师,亲见其事,忽忽仰天叹息,以为斯人之去,而道虽成,不复足以为荣也。既复自思,念往者众君子之进于朝,其始也,必有善人焉推之;今也,亦必有小人焉间之。今之世无复有善人也,则已矣!如其不然也,吾何忧焉?姑养其心,使其道大有成而待之,何伤?退而处十年,虽未敢自谓其道有成矣,然浩浩乎其胸中若与曩者异。而余公适亦有成功于南方,执事与蔡公复相继登于朝,富公复自外人为宰相,其势将复合为一。喜且自贺,以为道既已粗成,而果将有以发之也。既又反而思,其向之所慕望爱悦之而不得见之者,盖有六人焉,今将往见之矣。而六人者,已有范公、尹公二人亡焉,则又为之潸然出涕以悲。呜呼!二人者不可复见矣,而所恃以慰此心者,犹有四人也,则又以自解。思其止于四人也,则又汲汲欲一识其面,以发其心之所欲言。而富公又为天子之宰相,远方寒士,未可遽以言通于其前;余公、蔡公,远者又在万里外,独执事在朝廷间,而其位差不甚贵,可以叫呼扳援而闻之以言。而饥寒衰老之病,又痼而留之,使不克自至于执事之庭。夫以慕望爱悦其人之心,十年而不得见,而其人已死,如范公、尹公二人者;则四人之中,非其势不可遽以言通者,何可以不能自往而遽已也! 执事之文章,天下之人莫不知之;然窃自以为洵之知之特深,愈于天下之人。何者?孟子之文,语约而意尽,不为巉刻斩绝之言,而其锋不可犯。韩子之文,如长江大河,浑浩流转,鱼鼋蛟龙,万怪惶惑,而抑遏蔽掩,不使自露;而人望见其渊然之光,苍然之色,亦自畏避,不敢迫视。执事之文,纡馀委备,往复百折,而条达疏畅,无所间断,气尽语极,急言极论,而容与闲易,无艰难劳苦之态。此三者,皆断然自为一家之文也。惟李翱之文,其味黯然而长,其光油然而幽,俯仰揖让,有执事之态。陆贽之文,遣言措意,切近得当,有执事之实;而执事之才,又自有过人者。盖执事之文,非孟子、韩子之文,而欧阳子之文也。夫乐道人之善而不为谄者,以其人诚足以当之也;彼不知者,则以为誉人以求其悦己也。夫誉人以求其悦己,洵亦不为也;而其所以道执事光明盛大之德,而不自知止者,亦欲执事之知其知我也。 虽然,执事之名,满于天下,虽不见其文,而固已知有欧阳子矣。而洵也不幸,堕在草野泥涂之中。而其知道之心,又近而粗成。而欲徒手奉咫尺之书,自托于执事,将使执事何从而知之、何从而信之哉?洵少年不学,生二十七岁,始知读书,从士君子游。年既已晚,而又不遂刻意厉行,以古人自期,而视与己同列者,皆不胜己,则遂以为可矣。其后困益甚,然后取古人之文而读之,始觉其出言用意,与己大异。时复内顾,自思其才,则又似夫不遂止于是而已者。由是尽烧曩时所为文数百篇,取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、韩子及其他圣人、贤人之文,而兀然端坐,终日以读之者,七八年矣。方其始也,人其中而惶然,博观于其外而骇然以惊。及其久也,读之益精,而其胸中豁然以明,若人之言固当然者。然犹未敢自出其言也。时既久,胸中之言日益多,不能自制,试出而书之。已而再三读之,浑浑乎觉其来之易矣,然犹未敢以为是也。近所为《洪范论》、《史论》凡七篇,执事观其如何?噫!区区而自言,不知者又将以为自誉,以求人之知己也。惟执事思其十年之心如是之不偶然也而察之。
收藏 苏洵《上欧阳内翰第一书》
复制 苏洵《上欧阳内翰第一书》
类型:
唐诗三百首 | 小学古诗大全 | 初中古诗 | 高中古诗 | 古诗三百首 | 宋词三百首 | 李白诗词大全 |

微信扫一扫

古诗林诗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