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萎

本草纲目 · 草部 · 萎蕤

释名 亦名女萎、葳蕤、萎、委萎、萎香、荧、玉竹、地节。 气味 (根)甘、平、无毒。 主治 眼红兼有涩、痛。用萎蕤、赤芍、当归、黄连等分,煎汤熏洗。 眼见黑花,红痛昏暗。用萎蕤(焙)四两,每取二钱,略加薄荷、生姜、蜂蜜,同煎汤。睡前温服,一天服一次。此方名“甘露汤”。 小便淋。用萎蕤一两、芭蕉根四两、滑石二钱,水煎,分三次服。 小便涩,发热口干。用萎蕤五两,煎水服。 后虚肿。用萎蕤、葵子龙胆、茯苓、前胡,等分为末。每服一钱,水煎服。 附方 李明珍说:萎蕤性平味甘,柔润可食。.....我常用来治虚劳寒热疟及一切不足的疾病,代替人参和黄芪,不寒不躁,效果很好,不仅仅能去风热湿毒而已。这是前人还没有记述过的。
收藏 李时珍《本草纲目 · 草部 · 萎蕤》
复制 李时珍《本草纲目 · 草部 · 萎蕤》
类型:

本草纲目 · 草部 · 茵芋

释名 芫草、卑共。 气味 (茎、叶)苦、温、有毒。 主治 手足枯痹拘挛。用茵芋、附子、天雄、乌头、秦艽、女萎、防风、防己、石南叶、踯躅花、细辛、桂心各一两,切细,装薄布袋中,以酒一斗浸渍。几日后,取酒饮服。每服一合,一天两次。手足只感微痹即止。此方名“茵芋酒”。 脚气病(风气积滞而成,发时甚疼)。用茵芋叶(炒)、薏苡仁各半两,郁李仁一两,牵牛子三两(生,研末),共研为末,加炼蜜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五更时以姜、枣煎汤送下。以泻为验。未泻再服。此方名“茵芋丸”。
收藏 李时珍《本草纲目 · 草部 · 茵芋》
复制 李时珍《本草纲目 · 草部 · 茵芋》
类型:

神农本草经 · 上品 · 草部 · 女萎

两汉 : 无名氏
味甘平。 主中风暴热,不能动摇,跌筋结肉,诸不足。久服,去面黑皯,好颜色,润泽,轻身不老。生山谷。 《吴普》曰:女萎一名葳蕤,一名玉马,一名地节,一名虫蝉,一名乌萎,一名荧,一名玉竹,神农苦,一经甘,桐君雷公扁鹊甘无毒,黄帝辛,生太山山谷,叶青黄相值如姜,二月七月采,治中风暴热,久服轻身(《御览》),一名左眄,久服轻身耐老(同上)。 《名医》曰:一名荧,一名地节,一名玉竹,一名马熏,生太山及邱陵,立春后采,阴干。 案《尔雅》云:荧委萎;郭璞云:药草也,叶似竹,大者如箭,竿,有节,叶狭而长,表白裹青,根大如指,长一二尺,可啖;陶宏景云:按本经有女萎,无萎蕤,别录有萎蕤,而为用正同,疑女萎即萎蕤也,惟名异耳;陈藏器云:魏志樊阿传,青粘,一名黄芝,一名地节,此即萎蕤。
收藏 无名氏《神农本草经 · 上品 · 草部 · 女萎》
复制 无名氏《神农本草经 · 上品 · 草部 · 女萎》
类型:
唐诗三百首 | 小学古诗大全 | 初中古诗 | 高中古诗 | 古诗三百首 | 宋词三百首 | 李白诗词大全 |

微信扫一扫

古诗林诗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