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力

送杨伯可赴省

秋水芙蓉幕,时闻啸诺歌。 簿书精力尽,台省故人多。 别酒禁愁得,交情奈久何。 怀君四德备,廉正复谦和。
收藏 陆文圭《送杨伯可赴省》
复制 陆文圭《送杨伯可赴省》
类型:

病后有感

患难孰亲爱,终朝强自支。 去留频顾虑,还往总瑕疵。 乱世深潜迹,他乡多异思。 气虚精力弱,怕咏四愁诗。
收藏 陈式金《病后有感》
复制 陈式金《病后有感》
类型:

倦翼二首 其一

精力苦日短,乘闲强登眺。 登山陟其顶,倚云发孤啸。
收藏 庞嵩《倦翼二首 其一》
复制 庞嵩《倦翼二首 其一》
类型:

三十志感

少时期许竟如何,三十流光一掷梭。 到处论交知已少,终年杜户感怀多。 功名野店华胥梦,今古人心陆地波。 漫诧近来精力减,寒风暑雨暗销磨。
收藏 章文焕《三十志感》
复制 章文焕《三十志感》
类型:

三月初十沙洋

汉水东南流,奔浪日夜急。 舣舟感今日,吾年倏三十。 儿女齐送我,老路从此入。 精力更几何,前去正难执。 且乐现前得,买酒沙洋集。
收藏 郑珍《三月初十沙洋》
复制 郑珍《三月初十沙洋》
类型:

辛卯春日作

满榻尘埃两鬓丝,六年懒赋一篇诗。 非关多病捐文字,实恐无闻近死期。 何物乾坤能不朽,此生精力欲安施。 春来忽有挥毫兴,正是风花烂漫时。
收藏 薛蕙《辛卯春日作》
复制 薛蕙《辛卯春日作》
类型:

外道问佛

外道粗心惯崄夷,老胡鞭影露针锥。 行人拾得东门兔,谁管韩獹精力疲。
收藏 释守卓《外道问佛》
复制 释守卓《外道问佛》
类型:

传习录 · 卷中 · 答欧阳崇一 · 三

来书又云:“师云:‘为学终身只是一事,不论有事无事,只是这一件。若说宁不了事,不可不加培养,却是分为两事也。’窃意觉精力衰弱,不足以终事者,良知也;宁不了事,且加休养,致知也。如何却为两事?若事变之来,有事势不容不了,而精力虽衰,稍鼓舞亦能支持,则持志以帅气可矣。然言动终无气力,毕事则困惫已甚,不几于暴其气已乎?此其轻重缓急,良知固未尝不知,然或迫于事势,安能顾精力?或困于精力,安能顾事势?如之何则可?” “宁不了事,不可不加培养”之意,且与初学如此说,亦不为无益。但作两事看了,便有病痛在。孟子言“必有事焉”,则君子之学终身只是“集义”一事。义者,宜也,心得其宜之谓义。能致良知则心得其宜矣,故“集义”亦只是致良知。君子之酬酢万变,当行则行,当止则止,当生则生,当死则死,斟酌调停,无非是致其良知,以求自慊而已。故“君子素其位而行”“思不出其位”。凡谋其力之所不及,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,皆不得为致良知。而凡“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动心忍性以增益其所不能”者,皆所以致其良知也。若云“宁不了事,不可不加培养”者,亦是先有功利之心,较计成败利钝而爱憎取舍于其间,是以将了事自作一事,而培养又别作一事,此便有是内非外之意,便是“自私用智”,便是“义外”,便有“不得于心,勿求于气”之病,便不是致良知以求自慊之功矣。所云“鼓舞支持,毕事则困惫已甚”,又云“迫于事势,困于精力”,皆是把作两事做了,所以有此。凡学问之功,一则诚,二则伪。凡此皆是致良知之意,欠诚一真切之故。《大学》言“诚其意者,如恶恶臭,如好好色,此之谓自慊”。曾见有恶恶臭,好好色,而须鼓舞支持者乎?曾见毕事则困惫已甚者乎?曾有迫于事势,困于精力者乎?此可以知其受病之所从来矣。
收藏 王守仁《传习录 · 卷中 · 答欧阳崇一 · 三》
复制 王守仁《传习录 · 卷中 · 答欧阳崇一 · 三》
类型:

斋夜漫吟

去年精力减前年,情到今年倍飒然。 人世能为几时客,篝灯犹自理遗编。
收藏 蒋冕《斋夜漫吟》
复制 蒋冕《斋夜漫吟》
类型:

五十四年除夕偶成

待曙迎新节,辞寒忆旧时。 风光忽瞬息,岁月急星驰。 少小劳宵旰,中年按古规。 精力虽云惫,衷肠坚不移。
收藏 玄烨《五十四年除夕偶成》
复制 玄烨《五十四年除夕偶成》
类型:
唐诗三百首 | 小学古诗大全 | 初中古诗 | 高中古诗 | 古诗三百首 | 宋词三百首 | 李白诗词大全 |

微信扫一扫

古诗林诗词